榛子

榛子,中药名。为桦木科榛属植物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川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 var. surchuenensis Franch.、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 Maxim.的种仁。植物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陕西等地。植物川榛,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植物毛榛,分布于我国东北及河北、山西、甘肃、山东、四川等地。具有健脾和胃,润肺止咳之功效。主治病后体弱,脾虚泄泻,食欲不振,咳嗽。

榛子
[zhēn zi]
编辑
锁定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中药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提供内容

相关视频查看全部
入药部位
种仁。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入脾、胃经。
功效
健脾和胃,润肺止咳。
主治
病后体弱,脾虚泄泻,食欲不振,咳嗽。
相关配伍
1、治病后体弱,食少疲乏,棒子60g,山药30g,党参12g,陈皮9g。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2、治胃纳不香,川榛干果21-24g,山楂根12-15g。水煎。冲黄洒、红糖,早晚饭前服。(《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3、治脾虚泄泻,榛子仁,炒焦黄,研细末。每次1匙,每日2次,空腹以红枣汤调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4、治噤口痢,胃口不开,榛子仁磨成细粉,每服3g,用陈皮汤送服,每日3次。(《食物中药与便方》)
5、治气管炎,榛子15g,桔梗、前胡各9g。煎服。(《安徽中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研末。
炮制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摘,晒干后除去总苞及果壳。
形态特征
1、植物榛,灌木或小乔木,高1-7米。树皮灰色;枝条暗灰色,无毛,小枝黄褐色,密生短柔毛及疏生长柔毛。叶柄长1-2厘米;叶片圆卵形至宽倒卵形,长4-13厘米,宽2.5-10厘米先端凹缺或截形,中央有三角状突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中部以上有浅齿,上面几无毛,下面沿脉有短柔毛,侧脉5-7对。雄花序2-7排成总状,长约4厘米,花药黄色。果单生或2-6簇生;果苞钟形,具细条棱,外面密生短柔毛和刺毛状腺体,上部浅裂,裂片三角形,边缘几全缘;果序梗长约1.5厘米,密生短柔毛。坚果近球形,长7-15毫米,微扁,密被细绒毛,先端密被粗毛。花期4-5月,果期9月。
2、植物川榛,别名木里仙(浙江),本变种与榛的区别在于:叶片椭圆形、宽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尾状;花药红色;果苞裂片的边缘全缘,很少有锯齿。花期3-4月,果期10月。
3、植物毛榛,本种与前两种的区别在于:灌木;叶的边缘具粗锯齿,中部以上浅裂,基部两侧近于对称;果苞管状,在坚果上部缢缩,较果长2-3倍,外面被黄色刚毛并兼有白色短柔毛,上部浅裂。坚果先端具小突尖,外被白色绒毛。
生长环境
1、植物榛,生于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阴坡灌丛中。
2、植物川榛,生于海拔200-2500米山地林中。
3、植物毛榛,生于海拔400-1500米的山坡灌丛或林中。
相关论述
1、崔禹溪《食经》:“明目,去浊。”
2、《日华子》:“肥白人,止饥,调中,开胃。”
3、《开宝本草》:“益气力,宽肠胃,健行。”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changjia.com/baike/1624527274.html

推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