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土

陶土 (syderolife) 一种陶瓷原料。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石英及长石所组成的粉砂一砂质粘土。化学成分与一般粘土相似。与高岭土、膨润土相比,Al2O3含量较低,SiO2、Fe2O3含量较高。常呈浅灰色、黄色、紫色。其吸水性、吸附性、加水后可塑性中等,干燥和烧结性能较好,可供制造陶器。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词语解释
1. 烧制陶器。
《新唐书·百官志三》:“甄官署。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琢石、陶土之事;供石磬、人、兽、碑、柱、碾、磑、瓶、缶之器,敕葬则供明器。”
2. 烧制陶器或粗瓷器的高岭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每群陶窑中间有一个灰土废物坑,附近还有一个储存陶土的坑。” 
基本概念
陶土是陶器原料。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高岭石、水白云母、蒙脱石、石英和长石组成。颗粒大小不一致,常含砂粒、粉砂和粘土等。具吸水性和吸附性,加水后有可塑性。颜色不纯,往往带有黄、灰等色,因而仅用于陶器制造。
陶土主要用作烧制外墙、地砖、陶器具等。
陶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小横山一带。含矿层位主要是白垩系上部粉砂质粘土,第三纪残坡积、冲坡积,第四系上更新统戚嘴组粉质粘土。矿床(点)取样分析:含二氧化硅65.18-71.86%,三氧化二铝15.02-17.99%,三氧化二铁3.27-6.61%,氧化钙0.75-1.68%,氧化镁0.89-2.07%,烧失量4.19-6.20%。 
特性
1、优异的抗冻融特性:在吸水率达到10%的情况下,瓷质砖在-15℃时冻融三次已经全部冻裂,而陶砖却可以在-45℃的环境下冻融50次不出现裂痕。
2、良好的抗光污染性能:陶砖能够将90%以上的光全部折射,对保护人体视力、减少光污染有很好的作用。
3、良好的吸音作用:由于陶砖通体富含大量均匀细密的开放性气孔,故能将声波全部或部分折射出去,取到室外降低噪音,室内消除回音的效果,是创造城市优良居住环境的绝佳材料。
4、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陶砖透气、透水的优越性在绿色文明的今天得到充分的展示,其古朴的韵味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
5、良好的耐风化耐腐蚀性:随着工业污染的加重,雨水中的酸性一天天在增加,很多建筑材料因为无法接受这个考验而被淘汰。纯天然的加工工序使得陶砖本身只含有少量的化学杂质,其内部结构也不易受到酸雨的影响,陶土抗碱腐蚀性的特性更的其他材料无法与之相比的。 
陶土分类
陶土是陶瓷生产的主要原料,按其性质、性能、颜色,习惯上分为甲泥、白泥、嫩泥三大类,紫砂泥通常夹杂在甲泥矿层内,因此又称为“岩中岩”、“泥中泥”。
甲泥
黄龙山甲泥矿区位于宜兴丁蜀镇西北,是由黄龙山、青龙山和黄龙村三个矿段组成的综合性大型陶土矿床,B+C+D储量2700多万吨,是本山甲泥、东山甲泥、西山甲泥、紫砂泥、乌泥和绿泥的重要产区。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和石灰系下统高骊山组地层中,呈层状产出,其层位稳定,主矿体厚度变化不大。其中五通组上段由3—6个矿体组成,总厚度41.94米,平均厚度6.99米。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工程控制长度大于3000米,斜深200米以上。高骊山组下部,由2—5个矿体组成,总厚度30.24米,平均厚度6.05米,矿体变化较大。
五通组是本山甲泥、紫砂泥、绿泥、红泥的赋矿层位,矿体埋藏较深,无夹石;高骊山组是东山甲泥、西山甲泥的赋矿层位,矿体埋藏较浅,但有夹层。甲泥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水云母,并含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碎屑及铁质等,多为紫及灰紫色的斑点状含泥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及结合能力,坯件干燥与烧成时收缩率较小,烧结温度范围较宽,泥浆性能良好,是生产大件陶器和注浆产品的原料。 
白泥
南山白泥矿区位于宜兴丁蜀镇南3公里处,宁杭公路经过矿区北侧,水陆运输方便。该矿区由3—4个白泥矿体组成,矿体呈层状,赋存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中段及下段石英砂岩中,矿体厚度一般2—3米,最厚可达7米,最薄0.3—0.5米,C+D级储量100多万吨,已开采。白泥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水云母、叶腊石、高岭石、石英及云母碎屑、铁质等。
嫩泥
香山嫩泥矿区位于宜兴丁蜀镇西3公里处,矿体呈透镜体,赋存于二迭系上统龙潭组上段地层中,属沉积风化型矿床,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冲积层,厚3—15米,适宜露天开采。其中,土黄色、砖红色嫩泥厚7.16米,灰白夹紫红色条带嫩泥厚2.88米,紫红色、灰白色嫩泥厚7.36米,另一种黄灰色砂质页岩厚3.15米。整个矿体平均厚度7—9米,工程控制长度1000米,宽度50—100米。嫩泥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水云母、高岭石、多水高岭石、石英,杂质成分有铁质及云母碎屑。嫩泥闲风化程度较好,颗粒细,具有比较好的可塑性与结合能力,成型性能及干坯强度良好,是日用陶、均陶、建筑园林陶常用的结合黏土。
嫩泥矿体接近地表,适宜露天开采。南于采掘方便,矿区周围农民常自采白卖,以谋生计。 
宜兴陶土的化学成分,见下图《化学成分》所示:
宜兴陶土的应用
宜兴历来以生产陶器为主,这是由它的资源条件所决定的。从历次宜兴陶土的化学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到,除白泥的含铁量较低,在1~2%左右外,其余如嫩泥含铁量在8~7%范围内波动,甲泥和紫砂泥含铁量在6~9%范围内波动,个别层位有高达11~12%的。这就注定以当地原料焙烧的制品必然是有色的陶器或炻器,不可能是洁白的瓷器。有色的陶器照样美丽可爱。当地人民自古以来就地取材,辅以卓越的制作工艺和巧夺天工的造型艺术,制作出大量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日用粗细陶器和名驰中外的紫砂工艺-品,由于就地取材,因而成本低;由于制作精美,因而售价高;这是善于因地制宜,有啥用啥,发展地方工业而且发展得很有成绩的典范。 
宜兴陶土的矿物组成,都是以伊利石和高岭石为主,与一般以绢云母和石英为主的瓷土相比,SiO2含量不高,而Al2O3含量较高,且也含有一定量的K2O和Na2O,所以不需配合含铝较高的粘土矿物(如高岭土),即可单独成坯,如砂锅、小型日用陶器(因常施白釉或绿釉,当地称“白绿货”)以及紫砂器即是如此,至于大件制品(如大缸、酒坛等),由于体大坯厚,在干燥和烧成过程中容易变形、开裂,在烧后有时渗漏,这就不能仅仅考虑化学组成,更重要的还需多方考虑原料的物理和工艺性能,采用多种原料配方,使之取长补短,尽量满足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一般大件制品常以两种以上的甲泥和白泥、嫩泥等原料配合使用,其中甲泥、白泥是主体骨架,嫩泥是结合剂和烧成时的矿化剂。甲泥常以本山甲泥(产于黄龙山)和其他甲泥配合使用,因为本山甲泥的可塑性比其他甲泥差,但结合性比其他甲泥好,两者配合起来使用,使其烧成温度范围变宽,白泥的颗粒较细,含铁量较低(铁在烧成时也起助熔作用),烧结温度范围也较宽;嫩泥的可塑性和结合性最好,颗粒也是最细,有利于成型性能和干坯强度,在烧成时有利于促进烧结。这些原料一起配合使用,就能相互取长补短,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一般来说,坯体愈大,甲泥应该多用,嫩泥应该少用,有时还需外加少量熟料(废缸片磨碎)以减小收缩,增加抵抗变形的能力。相反,坯件愈小,甲泥可以少用,嫩泥、自泥可以多用,熟料可以不用。
除日用陶器外,宜兴利用当地原料生产化工工业用的耐酸陶器(其实是焰器)也闻名全国。耐酸陶器大件居多,且要求坯体致密、吸水率低于8%,以保证能抵抗酸液的侵蚀,并要求具有一定的耐温急变性能。所以常用本地的白泥(有时也用无锡白泥)、黄泥(与白泥相比,铁、钾,钠含量略高)为主,加入一定量的熟料和长石成坯,用调节熟料和长石的加入量,来适应不同的性能要求。大致坯件愈大,熟料应该多用,且其中大颗粒的熟料应该增多,长石应该少用,反之如坯件较小,则熟料少用,熟料颗粒减少大的,增加小的,甚至全用小的,长石则可以多用。一般熟料加入量控制在15~30%范围内,长石加入量控制在5~10%范匿内。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changjia.com/baike/1624531171.html

推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