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对襟半臂襦裙

齐胸襦裙是对隋唐五代时期特有的一种女子裙装的称呼。一般穿法为一件对襟衫衣搭配一条下裙,或者一件交领上襦搭配下裙,即成为齐胸襦裙。齐胸衫裙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的一种,汉晋以来裙子的裙腰束于腰上,而隋唐五代时期裙子的裙腰束得更高,很多都在胸上,一些服装史上多称之为高腰衫裙。根据现在人们对它的考证,一般改称之为齐胸衫裙,齐胸衫裙已有文物出土,新疆阿斯塔纳唐墓出土两条唐裙。由于一些商家误导,齐胸衫裙常常被叫错为齐胸襦裙,正确叫法是齐胸衫裙。

简介
齐胸襦裙
齐胸衫裙是对南北朝特有的一种女子衫裙装的称呼,根据裙头的位置而得名,与高腰衫裙相区分,高腰衫裙系于胸部以下腰部以上,齐腰衫裙系于腰间,齐胸衫裙系于腋下。(古画基本为后世或现世摹本,人佣为现代复原着色,齐胸衫裙有文物出土,新疆阿斯塔纳唐墓出土两条唐裙)。
在古代,一般女子的襦裙装裙子束的都不是很高,而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时期出现的一种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一些服装史上多称之为高腰衫裙,根据现在人们对它的考证,一般改称之为齐胸衫裙。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风尚也比较开放,服饰款式也是群芳争艳,瑰丽多姿,大气飘逸又华丽绚烂,比如襦衫领口的类型就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等多种。
齐胸裙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襟齐胸衫裙,一种是交领齐胸襦裙,一般来说对襟齐胸衫裙的使用范围更加广一点。齐胸襦裙在唐朝仕女中非常盛行,现在保留的不少古画、出土文物都有它的踪迹。
特色
在古代,一般女子的襦裙装裙子束的都不是很高,而隋唐五代时期出现的一种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一些服装史上多称之为高腰襦裙。
实际上高腰襦裙和齐胸襦裙也存在着一些区别。高腰襦裙的束带位置在胸以下腰以上。齐胸襦裙束带位置则是在胸以上。相同点就是不论高腰还是齐胸均可对襟或交领。
历史背景
齐胸襦裙最早见于南北朝,经历了隋、唐、五代直到宋朝理学兴起才被历史淘汰,大约有1000年的历史。唐代之前出土的陶俑,或绘画,多见有背带的款式,发展到唐代开元年间变为用系带在腋下固定。
隋唐五代时,上衣为短襦,半臂(属于罩衫。半臂形制如同今短袖衫,因其袖子长度在长袖与裲裆之间,故称为半臂)与披肩(属于配饰)构成当时襦裙的重要组成部分。隋代,上襦又时兴小袖。唐代长期穿用小袖短襦和曳地长裙,但盛唐以后,贵族衣著又转向阔大拖沓。裙的式样用四幅连接缝合而成,上窄下宽,下垂至地,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系带。这时上襦的领口变化多样,其中袒胸大袖衫一度流行,展示了盛唐思想解放的精神风貌。披肩从狭而长的披子演变而来,后来逐渐成为披之于双臂,舞之于前后的飘带,这是中国古代仕女的典型服饰,在盛唐及五代最为盛行。下裙面料以丝织品为主,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此时裙色鲜艳,多为深红、绛紫、月青、草绿等,其中以石榴红裙流行的时间最长,色彩多样,多中求异,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如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的百鸟裙,堪称中国织绣史上之名作;武则天时的响铃裙,将裙四角缀十二铃,行之随步,叮当作响,可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与短襦和披肩相配一体,尽显盛唐女子雍容华贵的丰腴风韵,表现出极富诗意的美与韵律。。
制作工艺
1.下裙的裁剪
可用片幅拼接,即梯形片布的拼合
可用打褶
或将以上两者结合,从出土实物看,打褶或片幅加打褶的较多
2.下裙的腰围
一般为穿着者的1.5-2倍腰围
下裙沿为2倍以上腰围
3.襦裙的腰带
襦裙用布带或宫绦束腰,汉服无腰封
一片式穿法步骤
1.上襦系带。
2.套入裙子,先将后片裙子的系带绕到胸前系住。
3.提起前片盖住后片的带子,将前片的带子绕到背后交叉

4.带子在背后交叉后绕回前面。
5.将带子绕回到胸前系住。
齐胸襦裙图册(1张)
齐胸襦裙图册(1张)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changjia.com/baike/1624530485.html

推荐品牌